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清风文苑 » 文学 » 正文
详细新闻

父亲的传家宝

点击数:次  作者:毛馗 更新时间:2020-10-15 来源:

 

小时候,围在一张桌子前吃饭时,每次我总有从碗边撒落在地上的米粒,或是掰馒头掉下的馍渣,父亲看到后,主动夹起筷子一颗一颗捡起来,把掉下的馍渣用嘴吹一吹,自己吞咽了下去,并用不紧不慢的语气说道:“你吃饭还不忘给地上种一点!”他虽然没有用严厉的语气直白地批评于我,但我已暗自隐隐领会到他话语中满含着对我浪费粮食的不齿和呵责。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你看这一颗一粒,吃起来轻巧,但都来之不易,绝不是凭空造出来的,这其中饱含了劳动的辛勤和汗水;换句话说,浪费粮食,就是不尊重劳动。”我原以为只是在地上撒了几颗米粒、掉了几点馍渣,没有多大关系,然而经他这么一说,竟让我羞愧得无地自容。父亲的这番话,像一阵和煦的春风,吹进了我幼小的心灵,以后若有浪费粮食,他的话语仿佛就在我耳边响起。

父亲常说,我们这一代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生活赶上了好时代。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非常艰苦,初中没有上完就被迫辍学,加入了劳动人民的队伍,在黄色的土地上,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书写着个人的劳动之歌。他深知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常常受到钱财的压迫,特别是紧急关头,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他教育我们要珍惜读书机会,积极上进,不要辜负亲人的期望。

父亲没有渊博的学识,也没有华丽的词藻,有的只是一番朴素的道理、几句温暖的话语,在耳边轻轻吹起,就能使人很快开悟。他是个十足的戏迷,对看戏情有独钟。于是在教导我们时,撇开枯燥的言语灌输,而从戏曲唱词中撷取智慧。当我们不想听他啰嗦时,他会说起《三娘教子》中的一句“养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来师之惰”;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时,他会说起《探窑》中的一句“世人都想把官做,谁是牵马坠蹬的人”;当我们说谎话时,他会说起《白逼宫》中的一句“欺寡人好一似金鹿遇豹,欺寡人好一似霜打花凋”……这些戏词一经从他口中说出,会比普通话语分量重许多。回荡在脑海中的戏曲唱词,是他发自肺腑的谆谆告诫和良苦用心。很多戏词我原本不知,经他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使我在接受家庭教育中逐渐受到了古典戏曲文化的熏陶。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双手是大而有力的,他用一双手托起了整个家庭,也托起了充满希望的明天。我常常感到这双手背后有某种不可思议的神奇伟力。这双手可以握住一支小巧的圆笔,也可以举起一把笨重的耕犁;可以握紧命运的脉搏,也可以改变生活的轨迹。他用这双手带领我们从泥泞走向平坦,从阴暗走向光明。细细想来,这双手也并无神奇之处,上面用劳动的殷勤和岁月的历练写着“勤俭”二字。

勤能创家,俭能持家。勤似甘霖,让贫困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朵;俭似仓廪,让收获的粮食存储幸福的甘甜。在我的印象里,无论天晴雨雪,他总有干不完的活,手上也从来没闲过,他常说:“人勤,天也会给你让路。”他教育我们时,会说“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拿着火棍往外撵”,轻快的话语,朗朗上口,一想起来,仿佛他刚刚说过。

“俭以养德。”表面上看,俭是一种节约、不浪费的行为,如果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高尚的品德。节俭之人,多半不讲究、不排场,低调内敛有涵养,看重的是踏踏实实做事,不是声势显赫、冠冕堂皇,是用节俭的生活方式涵养起令人由衷的敬意。一双袜子补了几次还不想扔掉,一件衣服颜色褪的不成样还继续穿,为他买件衣服就说我们乱花钱……他至始至终躬身力行,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才发现父亲身上的勤俭,其实是一种朴实无华的高尚、与世无争的修行。他对生活的坦诚相待,对劳动的尊重热爱,对子女的谆谆教诲,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展示着社会的普通形态,传递着家庭的家风家教。正如《增广贤文》中所说“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有时候我们觉得他不像一个父亲,而是一位和蔼的老师,他的言行举止就是一本原创的教材,一件珍贵的“传家宝”。我们在他的影响下茁壮成长,也必将把这个“传家宝”接下来,传给下一代、下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