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之窗 » 制度建设 » 正文
详细新闻

学习十八大精神 建设廉洁政治

点击数:次  作者: 更新时间:2013-11-22 来源: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廉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廉洁政治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从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坚定决心,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凝聚党心民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建设廉洁政治,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以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重点,促进干部清正

干部清正,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必须从每一名党员干部抓起,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促进其干净干事、清正为官。

深化廉政教育,涵养清正之心。“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做到干部清正,首要的是坚定理想,这是清之基、正之源、廉之本。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针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导致自甘堕落、贪污腐化等问题,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以及从政从政道德教育,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建立健全分层分类施教机制,着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广泛的、入脑入心的廉政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涵养清正之心,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强化廉洁自律,倡导清正之行。党员干部无论何时地都要守住廉洁从政底线,严格自律、清正为人、秉公办事。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已,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贯彻党的十八大部署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等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住房管理的有关规定,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为配偶、子女及其他特定关系人在经商办企业等方面谋取利益,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时,要督促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作表率、树标杆,努力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严明政治纪律,恪守清正之规。做到干部清正,既要加强自律,注重党性锻炼,也要强调他律,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十八大报告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纪委要切实覆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决不允许泄露党的秘密,决不允许参加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决不允许编造和传播政治谣言。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以有效规范、制约和监督权利为重点,促进政府清廉

政府清廉,是建设廉洁政治的关键。打造廉洁政府,核心就是监督好、制约好和规范好行政权力。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覆行好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推动服务型、法治型、高效型政府建设。

在加强监督检查中推动政府清廉。实践证明,开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一些政府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既确保了政令畅通,维护了中央权威,又促进了政府廉洁,减少了腐败问题发生。比如,县纪检监察机关强化对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情况的行政监察,开展了对县级职能部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活动多次。当前,全县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特别是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这条主线,深入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县级各部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廉洁行政。

在规范权力运行中保证政府清廉。实现政府清廉,必须从规范权力运行、健全市场机制入手,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制衡和监督,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今年以来,县纪委结合实际,在全县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对各单位、内设部门和岗位权力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经清理确认,全县共梳理各类职权794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16幅。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部署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确保权力始终沿着规范化、公开化、法制化轨道有序运行、正确行使。

在提升行政效能中体现政府清廉。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的行政行为,是政府清廉的内在要求。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人民群众对政府依法行政、高效行政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前政府管理和服务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政监督,提升行政效能。要着力加强效能监察,认真治理慵懒散问题,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树立政府机关良好形象;着力加强绩效管理工作,建立指标体系和信息平台,严格绩效管理考评,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着力加强行政问责,严肃责任追究,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和广大干部覆职尽责,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以创造良好制度、文化和社会环境为重点,促进政治清明

政治清明,是建设廉洁政治核心目标。它既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运行状态,更是廉洁政治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所在。实现政治清明,关键是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和社会环境,三者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常态运行,才能形成清明的政治生态。

从增强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入手,创造规范有序的制度环境。历史表明,如果制度不能保证公平正义,“显制度”弱化、“潜规则”盛行,就无法实现政治清明。面对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制度建设矢志于软、矢志于散、矢志于虚等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的清理、评估和完善,对过时的制度及时废止,不完善的适时修订完善,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抓紧制定,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针对制度落实过程中的低效执行、选择执行、对抗执行、过度执行等问题,要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加大违规惩戒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入手,创造崇廉尚洁的文化氛围。促进政治清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其引起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当前,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仍在影响着党员干部的行为。比如,人情文化使日常生活中的礼尚往来在全力和利益的驱使下变了味,容易产生不廉洁问题;中庸文化使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搞一团和气,对错误的行为不抓不管、听之任之,甚至失去党性原则;面子文化使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等等。“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注重用深厚的廉政文化内涵教育人,用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引导人,用优秀的廉政文化传统影响人,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文化气氛。

从加强作风建设入手,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社会发展史表明:社会风气好坏,是政治清明与否的“晴雨表”。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因此,促进政治清明,必须解决好社会风气问题。古人讲:“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抓风气,要从党风政风抓起、从党员干部抓起,发挥其正向能量和示范效应。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要求,要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力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营造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文明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