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廉政网评 » 正文
详细新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让“为官不易”者不为“官”

点击数:次  作者:周人杰 更新时间:2014-01-26 来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让“为官不易”者不为“官”

“官不好当了”,这是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纪委系列禁令、铁面问责之下,少数党员干部的喟叹。不过是正常的严格要求,便心生退意、口发牢骚,如此“为官不易”,其实可以不为。

应当看到,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对于中央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要求完全赞同、躬身实践,在关键时刻吃得了苦、冲得上去,没有、也不会有所谓的“易”与“不易”的争执。即使认为当一名真正的优秀的党员干部“不易”,那也是因为认识到肩上责任重大,面对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而丝毫不敢懈怠。但是,在当前的作风建设中感慨“不易”的少数党员干部却与此不同,那一小撮人的抱怨声道出了对八项规定“紧箍咒”的不满,暴露出对骄奢享乐“好日子”的眷恋。这种混淆是非的抱怨,与客观实际不符,更与中央正风肃纪的要求背道而驰。

分析“为官不易”抱怨的第一层意思,无非是说砍掉灰色收入之后的工资福利太少了。事实真的如此吗?统计显示,各地公务员工资水平基本都在区域平均线以上,交通、食宿等履职所需的补助从未欠缺,住房、医疗、养老等福利也不低。而且,针对部分基层公务员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偏低的现状,收入分配改革也有所倾斜。所以,公职人员的生活、工作是有保障的,绝不存在什么“过不下去”之说。

“为官不易”的心理失衡背后,其实是“千里为官只为财”的糟粕观念。有这样一些干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似乎权力只是交易的工具、敛财的手段。比如最近被通报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安监局,采购清单中竟然出现LV等外国奢侈品牌。可见,抱怨“为官不易”,说穿了是抱怨者对以往的公款消费、公车私用、假公济私等恋恋不舍、念念不忘。

当干部到底为了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给出清醒的回答。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位履职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只想着什么房子、票子的人不配为人民公仆。“为官”到底“易”还是“不易”?这个问题本身就不是问题。既是人民公仆,就必须摒弃“官念”,躬下身子,当好人民公仆,服务好人民群众。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必须坚守理想信念。我们党的队伍是一支革命的队伍,当年面对险恶的革命斗争环境,爬雪山、过草地尚且坚忍不拔;今天面对诱惑、欲望有什么理由挺不住?面对质疑、挑刺有什么理由站不稳?所谓“待遇规范了,队伍不好带”,实属伪命题。

话说回来,如果着实觉得委屈,认为一己才华可以换来更多货币,那么不妨离开位子,走下海经商之路也是不错选择。自古以来,“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已选择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就请本本分分领工资,不要想着发财,更不要妄想用手中的权力搞交易“致富”。

放下为官“易”与“不易”的争论,让讲正气、干实事的干部“易为官”,而让务虚名、重“实惠”的干部“不易为官”、“不宜为官”、最终“不能为官”,政府才能真正过起紧日子,群众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