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之窗 » 工作动态 » 正文
详细新闻

10年受贿600余次,"卖官"近百次

——安徽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案追踪

点击数:次  作者:杨玉华 更新时间:2014-09-18 来源:

 

来源:新华社

  10年受贿600余次,平均每周一次;受贿金额达500余万元,其中接受下属请托卖官近百次,所得300余万元。日前,安徽宿州市委原副秘书长、泗县原县委书记晏金星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

  晏金星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等重要岗位,对地方干部选拔任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但追踪其受贿经历会发现,权力在他手中却成了寻租的资源,只要花钱就给发官帽子,而且十分仗义,想要什么帽子就给什么帽子。

  人情往来几乎每周都在收钱

  据检方指控,晏金星在泗县十年间,非法收受各类财物超过500万元,其中非法收受当地47名干部人民币363.4万元、价值人民币5.65万元,金条一根,为他们在工作岗位调整和职务晋升等方面提供帮助。

  据统计,晏金星收受各种礼金财物达600多次,平均每6天一次,几乎每周都在收钱

  盘点这些钱财,除了十多家单位的贿赂之外,大部分是当地干部所送,其中披着人情往来的灰色礼金收入不菲。有的干部节日送礼少则三四次,多则二十余次,绝大部分干部都有十余次,中秋节、春节、婚丧嫁娶更是送礼高峰。

  2008年,晏金星母亲去世,收到礼金10多万元。而晏金星本人一次复查身体就收到单笔30万元的礼金。泗县原民政局局长张某为了同晏金星搞好关系,在工作和职务调整时获得帮助,于2002年中秋节至2012年春节,以节日看望名义20次送给晏金星共计人民币4.7万元。

  泗县一位干部告诉记者,节假日各局、各乡镇负责人看望领导是规矩,过节送钱也是惯例,大家都对官场红包风习以为常了。如果别人都送了,自己不送,会觉得不踏实。

  除了节假日人情往来搞好关系,党校学习、外地挂职则成了晏金星敛财又一机会。2003年、2007年,晏金星分别在省委党校和山东学习、挂职,其间当地很多干部专程前往探望送钱。仅在山东挂职的短短数月时间,就收到十多名下属所送的人民币近10万元。

  帽子书记有求必应 一手收票子一手发帽子

  在安徽泗县,晏金星被一些干部私下称为帽子书记。自20022月至20129月,历任县委组织部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十年间,晏金星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收受钱物批发官帽

  当官就是跑官、买官、卖官、送官、保官,循序渐进。泗县一位退休干部这样形容晏金星在任时的官场风气。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很快重用成了那时干部提拔的生动写照。

  在向晏金星行贿买官的官员中,有的是想进班子,希望他能给予推荐;有的是想调整到更有实权的单位去担任领导;有的是副职干部想转正;有的是想从乡镇长提拔成书记或到县直机关一些重要单位担任领导。尽管请求五花八门,但只要送钱给晏金星,基本都能达成心愿,可谓有求必应

  泗县原民政局局长张某原本在泗县山头镇工作,200212月,张某到晏金星办公室送钱5000元,提出想调整到中心镇工作。一个月后,张某即被调整到泗县草沟镇担任镇长。200711月,张某为调至县局机关任职,又送其人民币1万元。不到一年时间,张某即如愿坐上了县环保局局长的位子。2011年底,张某希望在政府换届时调整职位,再送其1万元。不久,张某被任命为泗县民政局局长。

  泗县原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某为提任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于20103月、4月陪同晏金星到上海、深圳考察期间,分别送其人民币2万元和3万元。一个月之后,周某如愿当选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为表示感谢,周某又捧上3万元以示感谢。

  法院审理查明,向晏金星行贿的47人不仅包括县直机关的干部,还涉及基层多个乡镇的干部;涉及买官卖官岗位的不仅包括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县政府两办主任等要职,还覆盖全县20余个科局和10多个乡镇。

  一把手成一霸手” “帽子书记折射制度之漏

  采访中,一些干部提到,晏金星疯狂批发官帽有个人目无法纪突破底线的问题,但暴露出的一把手成一霸手、权力失控监督失灵的制度漏洞更值得深思。

  泗县一位干部私下告诉记者,在晏金星担任书记期间,其卖官行为引发诸多不满,却无人敢言。

  晏金星卖官所传导的错误用人导向和价值观加剧了当地政治生态的恶化。因涉及晏金星贪腐案,泗县先后有40多名干部被免职,其中大部分是乡镇一把手和县直单位一把手。一些干部坦言,晏金星案就像是一场地震,他们既是地震的受害者,某种程度上也是制造者。

  受晏金星的腐败传导作用,在泗县,事事钱开路一度成为一种思潮,许多干部解决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政策规定和法律要求,而是想到给谁送钱,送多少钱才能拿下。还有一些干部坦言,在送钱给晏金星得到提拔重用后,手中的权力大了,就想着收回成本,甚至产生利润,用手中的权力换取金钱,导致腐败恶性循环。

  晏金星卖官行为持续十年,却一直没受到监督和查处,甚至一路带病提拔,这期间的权力为何失控?相关的监督制度何以失灵?当地不少干部群众认为,晏金星案虽然受到查处,但其暴露出的选人用人制度漏洞和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更令人沉思。